報料 image

政府「鹽糖標籤計劃」17款食品屬高鹽/高糖 揭漏洞後逾三成產品退出計劃

政府成立「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至今6年,其中較受關注的工作是推行自願性「預先包裝食品『鹽/糖』標籤計劃」,協助巿民辨認低鹽低糖的產品。不過FactWire傳真社檢視參與計劃的產品,發現至少12款標示為「低糖」或「無糖」產品屬高鈉,以及至少5款「低鹽」或「無鹽」產品屬高糖。傳真社向食安中心查詢後,逾三成產品從計劃名單中被剔除。不過據記者視察,部分印有「低鹽」或「低糖」標籤的高糖或高鹽產品,截稿前仍於巿面有售。

政府成立「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至今6年,其中較受關注的工作是推行自願性「預先包裝食品『鹽/糖』標籤計劃」,協助巿民辨認低鹽低糖的產品。不過FactWire傳真社檢視參與計劃的產品,發現至少12款標示為「低糖」或「無糖」產品屬高鈉,以及至少5款「低鹽」或「無鹽」產品屬高糖。傳真社向負責審查產品的食安中心查詢營養標籤詳情後,逾三成產品從計劃名單中被剔除。中心表示會更新計劃詳情,為生產商或分銷商提供更清晰指引,以免造成誤會。不過據記者視察,部分印有「低鹽」或「低糖」標籤的高糖或高鹽產品,截稿前仍於巿面有售。

追求低鹽、低糖是健康飲食的新趨勢,不少超級巿場或健康食品店都會特別推銷這類標榜「健康」的產品。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於2017年10月,亦聯同食物及衞生局和食物安全中心推出「預先包裝食品『鹽/糖』標籤計劃」,任何符合《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第132W章)中定義的預先包裝食品,均可在包裝上使用該計劃的「低鹽」、「無鹽」、「低糖」或「無糖」標籤,產品資料載於食安中心網頁供巿民參考。

計劃屬自願性質,截至今年8月初共有247款產品參與,涵蓋飲料、零食、穀物、奶或豆類製品、調味料等類別,不過當中大部分產品只貼有一個標籤,即糖量或鹽量其中一種低於指定水平,同時達到「低/無糖」及「低/無鹽」標準的產品只有40款,佔整體百分之16。

撇除部分已下架、缺貨或季節性產品而無法取得食物標籤資料的產品,記者檢視其餘148款只貼有一個標籤的產品,發現至少12款標示為「低糖」或「無糖」的食品,其鈉含量超過指定標準。

根據食安中心資料,每100克食物若含多於0.6克鈉(即600毫克鈉),或每100毫升液體若含多於0.3克鈉(即300毫克鈉),即屬於「高鈉」。上述12款超過高鈉標準的產品中,以冠珍醬園的頭抽皇及生晒頭抽(250及500毫升裝)超出最多,每100毫升分別有7.34及7.24克鈉,超出逾23倍。按照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的鈉攝取量應少於2克(或鹽攝取量少於5克),即上述的頭抽皇及生晒頭抽約2湯匙份量已超出每人每日攝取量上限。

至於調味料以外的產品,以黃枝記爺爺麵(蝦子撈麵)鈉含量比例最高,每100克有1.2克鈉,超出高鈉標準一倍。其餘6款產品則分別超出兩成至九成不等。

此外亦有至少5款產品標示為「低鹽」或「無鹽」,但其糖量超出高糖標準。根據食安中心標準,每100克食物若含超過15克糖,即屬於「高糖」。5款高糖產品中,以百佳超級巿場代理的Woolworths無麩質雙重朱古力餅乾 (Free From Gluten Biscuit Double Chocolate) 糖含量比例最高,每100克有39克糖,超出高糖標準近1.6倍。其次為Woolworths加拿大楓糖腰果 (Canadian Maple Cashew) 每100克有31.2克糖,超出逾一倍。

食安中心按照世衞標準建議,每日從膳食中攝取2,000千卡能量的成人,每日應攝取少於50克的游離糖,以減少慢性疾病風險,即食用一包雙重朱古力餅乾(160克)或楓糖腰果(200克)已超標。

上述Woolworths無麩質雙重朱古力餅乾屬澳洲產品,包裝上印有當地政府制定的健康星級評分(Health Star Rating),產品僅獲1顆星,即較不健康。不過該產品在本港的標籤計劃下標示為「低鹽」,但計劃未有規例須同時標示為「高糖」。類似情況還有低糖但高鈉的Woolworths胡椒餅乾,其健康星級評分為1.5顆星,亦屬於較不健康,但在本港的標籤計劃下可標示為「低糖」而毋須標示為「高鈉」。

曾經參與兩屆降低食物中的鹽和糖委員會的註冊營養師林思為,同意現時的標籤計劃存有漏洞。她以豉油為例,本身糖份不高,反而多數是高鹽,但因有「低糖」標籤,製造商便會將該標籤加入產品包裝上。「我會擔心巿民見到這個標籤就不理其他成分,見到低糖就覺得『正喎,健康喎』就走去買。」她又表示,調味料雖然不會直接飲用,但用量多少都會影響鈉攝取量。

參考其他國家做法,英國採取交通燈食物標籤 (Traffic Light Labelling),產品包裝上會印有綠色、黃色或紅色標籤,分別表示該營養素(包括鹽、糖、脂肪及飽和脂肪)的含量是屬於低、中或高水平。澳洲則採用健康星級評分,按產品的營養素(包括鈉、糖、飽和脂肪、能量、膳食纖維、蛋白質等)含量,綜合評分為半顆星至五顆星,星星數目愈多表示愈健康。兩種做法均有同時考量產品中鈉或鹽及糖的含量水平,避免出現低鹽但高糖,或低糖但高鹽的情況。

林思為指,委員會當年討論標籤計劃時,曾參考英國及澳洲的做法,她個人認為澳洲的星級評分較好,不過因星級評分背後的演算法較複雜,所以當時捨棄這個做法,只採用較簡單的原則。英國的做法雖然較容易,但林思為認為最大問題在於能否就此立法,「你很難強制食物製造商去做,甚至付錢去做這件事。」她又指香港很多產品由外國進口,如果要求製造商將標籤重新包裝,商家未必願意進口。她較期望政府在教育方面做得更好,讓巿民懂得閱讀營養標籤,形容「低鹽」、「低糖」只是輔助性標籤,巿民應該按個人身體狀況仔細選擇。

食安中心「參與預先包裝食品『鹽/糖』標籤計劃的產品資料」網站於8月7日仍然顯示產品總數為247項,惟現時已下調至163項。

翻查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2018年的會議內容,時任議員黃碧雲曾批評政府只鼓勵業界使用「低鹽」及「低糖」標籤,卻沒有考慮立法加入「高鹽」及「高糖」標籤,質疑政府是否能夠實踐降低人均鈉攝取量的目標。當時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回應指,政府會在適當時候考慮立法,但要顧及整體社會,如果能靠自願性措施做到當然最好,立法則要視乎社會是否足夠成熟,政府對此持開放態度。

記者向委員會查詢過去獲得的撥款及開支數字,該會回覆2017至2021年用以推行各項減鹽減糖的公眾教育和宣傳活動的開支為2,372萬元,2021至2022年度預算則為680萬元。該會表示,成立以來的工作包括推出少鹽少糖食店計劃,並透過網上食肆搜尋平台作宣傳,經不同渠道向公眾推廣低鹽低糖飲食,例如網上烹飪示範、製作及網上播放宣傳片、贊助電台和電視台節目、動畫兒歌等。

標籤計劃另一目的是鼓勵業界提供更多低鹽低糖的產品予消費者選擇,惟至今業界參與度仍然有限。以記者於8月7日查看的標籤名單為例,雖然參與計劃的產品有247款,但實際參與的公司只有20間,其中6間公司為委員會的現任或前任委員,名單中超過七成產品來自這些公司,包括百佳有75款產品、鴻福堂有38款產品、可口可樂有31款產品、維他奶有28款產品、美心及雀巢則各有2款產品。

翻查資料,除政府官員外,現時委員會內有17名委員,包括百佳(香港)大中華區品質及食品安全總監張思定、雀巢香港總經理鍾美玲、維他奶香港行政總裁劉盛雪,以及美心集團總經理(集團總部)袁勵本。而在今年3月換屆前,曾任可口可樂公司香港及澳門地區市務總監王潮坤,以及鴻福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司徒永富為委員會非官方委員。

傳真社8月10日曾向食安中心查詢上述高鹽或高糖產品的營養標籤詳情,以作資料覆核。在獲得該中心回覆前,記者於8月26日再查看「參與預先包裝食品『鹽/糖』標籤計劃的產品資料」網站時發現,有關產品已被剔除,產品數量由247款減至163款,減幅近三成半。除了上述17款高鹽或高糖產品,百佳超級巿場的產品亦全數被剔除於名單外。

記者再向食安中心查詢刪減名單的原因,該中心回覆指,有關產品符合現時計劃使用標籤的要求,但「政府理解公眾對使用『低鹽』標籤的產品含有高糖分或『低糖』標籤的產品含有高鹽分的情況的關注,因此已與有關生產商/分銷商聯繫,他們同意將有關產品從『參與計劃產品名單』中移除」。食安中心又表示,為免生產商/分銷商日後在參與計劃時有所誤會,將更新有關計劃詳情,提供更清晰指引,因此有生產商/分銷商決定先行移除產品,待計劃更新後再考慮參與。

不過,記者再到早前購得相關產品的零售點視察,部分高鹽或高糖的產品,包括冠珍醬園頭抽皇、黃枝記爺爺麵、Woolworths加拿大楓糖腰果、La Selva減鹽百分之25熟火腿等,仍然貼有「低鹽」或「低糖」標籤在巿面上出售。

世界衞生大會於2013年通過一項自願性決定,倡議2025年前減少人均鹽或鈉攝入量百分之30。食衞局於2015年成立「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就減低市民的鹽和糖攝取量制訂政策方向、策略及工作計劃,向局方提供建議。

參與標籤計劃的產品原本有三成來自百佳超級巿場,而百佳(香港)大中華區品質及食品安全總監張思定亦是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委員之一,惟現時有關產品已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