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料 image
調查報道

【視野】由中藥到野味 瀕危動物之殤

老虎骨、棕熊膽、野生麝香、穿山甲片等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下稱《公約》)附錄I 或附錄II的瀕危物種,在內地正以中藥為名,透過購物網站及社交平台肆無忌憚地進行交易買賣。

前言:中國政府上月29日宣布取消實施了25年的犀牛角和虎骨買賣禁令,批准犀牛和虎製品可用於治病救人、文化交流、科學研究等方面。國際社會一直關注中國對野生動物的保護,FactWire傳真社與湯森路透基金會(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全球打擊跨國犯罪組織(The Global Initiative Against Organized Crime)合作,進行有關非法銷售野生動物的報道,其他參與者包括尼日利亞、巴西、阿聯酋以及巴基斯坦的媒體。媒體機構須遵從基金會的編採守則,在採訪過程中不可使用臥底及放蛇等採訪手法,以免鼓勵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

老虎骨、棕熊膽、野生麝香、穿山甲片等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下稱《公約》)附錄I 或附錄II的瀕危物種,進出口及貿易受到嚴格規管。調查發現,這些物種在內地正以中藥為名,透過購物網站及社交平台肆無忌憚地進行交易買賣。

麝香是雄性林麝的分泌物,被視為具極高藥用價值,內地殺麝取香情況猖獗。根據國家林業局資料,中國的麝類數量較上世紀五十年代下跌逾九成。林麝早被列入《公約》附錄II物種,中國在2003年也將麝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規定只能從庫存或人工繁殖煉製麝香,目前有逾10間登記企業的近20種中藥能使用天然麝香入藥,銷售時須貼上專用標識。

儘管如此,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團(NYSE: BABA)旗下的1688批發網站和淘寶網,可輕易找到多間設於「四大藥都」之一安徽毫州市的中藥材公司、以至個體商戶,公然出售天然麝香,聲稱產品來自青海和西藏,又以「健康滋補」為招徠,所有產品都沒有貼上專用標識。根據網站多個賣家的成交紀錄,最少有逾5000人次曾購入原個麝囊或麝香粉。
記者致電其中兩間藥材公司查詢,亳州市德益利藥業公司銷售經理承認,網絡買賣全屬私下交易且沒有許可證,若買家需要許可證明文件,售價會貴上一倍以上;亳州市信遠中藥科技公司負責人則辯稱,「我只是賣藥材,只是農產品,甚麼許可都不需要……」當記者提到麝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對方立即掛斷電話。

記者獲國家林業局、安徽省林業廳以及安徽亳州林業局三個部門確認,無論是野生抑或人工繁殖的麝香原料都不可零售,含天然麝香成分的產品須取得許可證及貼上專用標識才能銷售,絕不容許在網絡隨意買賣。至於1688及淘寶網在記者查詢後,將有關產品內容全部下架,並在其後確認產品並無有效許可標籤,發言人指「將持續對平台上違法違規的賣家採取行動。」

互聯網巨擎打擊非法網絡銷售效用成疑

中國的互聯網巨擎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去年底發起「打擊網絡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聯盟,聯同另外8間互聯網公司承諾對網絡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行為採取「零容忍」,會及時刪除非法訊息、監測及處理可疑用戶等等,不過相關打擊舉措的效用成疑。

目前在百度貼吧輸入已被禁止買賣的犀牛角、羚羊角、熊膽等,網站都會出現「抱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本吧暫不開放」字眼,不過只要添加「文玩」和「藥材」字眼、使用同音異字或拼音字母,仍然可以找到大量銷售瀕危物種的廣告。

賣家一般會留下微信帳號,與買家聯絡及以電子支付形式交易,再透過速遞公司運送「貨品」,買賣雙方的身份在過程中都得到保密。記者輕易找到多個公然銷售受管制瀕危物種的微信帳戶,其中一個帳戶同時兜售麝香、熊膽、虎骨、羚羊角等野生動物製品;另一個從事木材傢具的商人,就表示能供應來自越南、老撾一帶的虎骨、急凍或活體穿山甲,「全都是新鮮貨,都是活殺的。」

中國市場對野生動物的龐大需求,形成了一條「非法獵殺-收購-運輸-販賣銷售」的利益鏈。根據中國警方和法院文件披露的案情,穿山甲的走私和販賣路徑非常迂迴,由網絡銷售到實體交易,涉及跨省份的操作。在一宗2013年至14年發生的案件,被告人僱用三批人士將逾2,200隻穿山甲,多次用水路由越南運送到中越邊境,再利用電單車運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最後再經私家車運送至廣東省。

廣東省的賣家一般會再將走私穿山甲批發至全國各地,以今年6月一宗非法販賣47隻穿山甲的案件為例,上海的被捕人士透過網絡聯繫廣東及深圳的「上線」,從境外偷渡穿山甲,再供應予江蘇省的飯店。

野味成風 黑市動物市場禁之不絕

中國自古有進食野味的習慣,而粵菜文化更令廣東省成為野生動物的重要消費地。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由廣東省擴散至香港再肆虐全球,野生動物被證為病毒源頭,廣東省政府曾打擊野味生意,又嚴禁共產黨員和幹部進食野味,不過一直未能杜絕此風。

兩名保育野生動物義工,粵心和益雲(化名)對記者表示:「大家覺得食野味是有錢有權的身份象徵,也有人仍然相信食野味進補有益身體健康。(廣東省)基本上每個鎮都有一條食街,熟客提前預約,餐廳便會入貨私下供應野味。」他們曾多次喬裝食客和買家,在食肆、農貿和中藥市場搜集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的證據,向林業局舉報及參與營救野生動物行動。

今年3月,他們從一名販子手中營救了兩隻穿山甲,牠們獲救時身體情況惡劣、一直在吐水,相信是被販子灌水增加重量以提高售價。兩隻穿山甲在接受治療後最終死亡,「很難過,我還曾經抱著牠……穿山甲是很容羞的動物,行動緩慢也不會攻擊人類,遇襲時只會捲起身體保護自己,牠們的生命很脆弱」,益雲慨嘆。

根據粵心和益雲等義工過去幾年的考察,銷售野生動物的地下市場在每個城市最少有10幾個。這些市場日間都是農貿副產品批發市場,但每到晚上和凌晨,就搖身變成野生動物銷售的集散地。

午夜12時左右,記者跟隨他們走訪清遠市富榮農副批品批發市場。甫進入市場,就湧來一股濃烈的腥臭味,混雜著大小籠子內不同動物的叫聲。市場內僅小部分商舖設有招牌,註明批發水產蛇類、梅花鹿肉,其餘大部分都未見門牌;商舖外擺放了不同的動物,在昏暗燈光下難以辨認,其中特徵較明顯的包括身上長滿尖刺的箭豬,以及額頭至鼻樑帶白色的果子狸。箭豬和果子狸屬中國三有動物(有益、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商戶只要取得許可證,就能從事繁殖、運輸及銷售經濟活動。

益雲指,商舖在當眼地方只會擺放能合法販賣的野生動物,至於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如穿山甲等只會放在舖內深處,供應予熟客,買賣時會用上「土龍」(註:土龍是蚯蚓或蛇鰻的別稱)等暗號。記者在市場逗留期間,觀察到用綠色帆布圍封、後面設鐵欄的大貨車,以及一些小貨車,會在市場較深處的倉庫內、在車上直接過貨,商戶對外人非常警覺,不時用電筒照向經過的記者。

藥用野生動物效用被誇大  實具多種替代品

保育野生動物的團體和義工,一直宣傳「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訊息,不過中國仍然容許以野生動物入藥。在2016年列入《公約》附錄I、屬高度瀕危物種被禁止國際貿易的穿山甲,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國政府自2007年起限制庫存穿山甲片原材料、能在700多家指定醫院臨床使用以及約70種中成藥生產;而穿山甲片的成藥和產品,只要貼有專用標識就可在市場流通。不過,中國法例一直未有限制企業披露穿山甲片庫存和銷量,保育人士批評此制度漏洞易令走私甲片混入市場。

記者在廣州市一間藥店找到合法出售的醋山甲片(註:即經醋浸製的穿山甲片),由一間專營穿山甲片的上市藥業公司生產,出售數量完全沒有限制。店員和藥劑師向記者解釋,穿山甲片能活血散瘀,很多剛生產的婦女乳汁分泌不足,會購買穿山甲片磨粉沖藥作催奶之用,也有長者會使用甲片治療風濕。

香港大學中醫學院院長勞力行是曾接受西方醫學教育的中醫,他指出中醫傳統常用植物、動物和礦物三大類藥物,其中動物藥是「以形為主」,會把動物的行為與材料成分的藥性聯繫起來,「例如穿山甲可以鑽入土壤,所以人們相信牠們的甲片可以穿越血管;老虎很強壯,所以虎骨能強身健體。」

勞力行認為隨著文明和科技進步,人們不應再使用動物入藥:「第一,同一類型的藥存在很多替代品;第二,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證明動物藥比其他藥物有效;第三,即使動物藥更有效,人類也不應為了個人利益把野生動物殺死。」他拿出中醫藥專業用書《中藥學》,全書近500頁清晰列明,各式各樣具相同類型藥效的中藥。

以能活血化瘀的穿山甲為例,最少有20種具相同效用的植物藥;能清熱的熊膽粉,有近30種替代品;能補虛補陽的鹿茸和海馬,也有逾20種的替代藥。勞力行批評不法商人為了炒高藥價,往往誇大野生動物入藥的效用,部分如進食穿山甲肉能補身、用穿山甲血浸米煮飯等做法,更是毫無醫學根據。

14

龐大的跨國走私鏈 加強執法、網絡監察是否出路?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估算,由2004年至2014年,全球共有100萬隻穿山甲遭盜獵和非法交易。穿山甲的非法貿易禁之不絕,形成一條龐大的跨國走私鏈,香港更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走私中轉地。

由2015年至2018年8月初,香港海關已緝獲45.7噸(即45,700公斤)總值逾8,000萬港元的甲片。一隻穿山甲身上約有500克甲片,45.7噸甲片意味約有22,000隻穿山甲遭到殺害。單在今年首8個月香港已緝獲16噸甲片,其中在今年1月、3月和7月,海關三次從尼日利亞抵港、報稱載有塑膠物料或金屬碎片的四十呎貨櫃中,撿獲近11,700公斤約值965萬元的懷疑甲片。海關港口及海域科總指揮官陳子達指出,「這些物品在本地需求不大,估計是透過香港作為中轉地送往鄰近地方,包括中國。」

面對龐大的走私利益集團,執法機關能破獲及檢控入罪的案件無疑是九牛一毛。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資料,由2015年至2018年8月、涉及45.7噸的走私穿山甲案件中,只有20宗被檢控入罪,最高刑罰為監禁兩個月。為增強阻嚇力,香港政府已修訂《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修訂)條例》於今年5月生效,將走私瀕危物種和非法貿易的罰則,由以前上限的罰款500萬元和監禁兩年,增加至罰款1000萬元及監禁十年。

而在中國,全國各地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義工,近年積極透過網絡監察,跟進網民提供的線索進行調查、甚至自資到銷售違規物種的市場及商舖偵察,搜集證據向執法機構舉報。基於他們的行為已觸動龐大的利益集團,他們大都以化名行事、以防受到生命威脅,義工團成員粵心和益雲都曾收到威嚇電話和短訊,「我們要小心翼翼行動,現實是某些政府人員和民間人士會不喜歡、不理解我們,到處都是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