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料 image
調查報道

【視野】 回顧311西九補選數據 細看長者「鐵票」影響力 10「老年」選區建制派近4千票優勢

傳真社取得過去多次選舉各票站的投票數據,再以今年3月11日九龍西補選作例子,按年齡組別分析投票人數的分佈,了解長者「鐵票」的影響力。

立法會九龍西補選臨近,坊間經常說年長選民是建制派的「鐵票」,到底事實是否這樣?傳真社取得過去多次選舉各票站的投票數據,再以今年3月11日九龍西補選作例子,按年齡組別分析投票人數的分佈,了解長者「鐵票」的影響力。

本港選舉研究通常將選民分成三大年齡組別,18-40歲的定義為「青年」、41-60 歲為「中年」,而61歲或以上則定義為「老年」,傳真社以這個定義劃分今年311九龍西補選,63個區議會選區的投票人年齡分佈,並與同區2016年立法會換屆情況作比較。(由於每次選舉所設的投票站不盡相同,在分析時會按選舉事務處劃分的票站編號,將同一區議會選區的多個票站合併計算,詳見註1)

1

311補選中,「老年」組別投票人數佔比最高的10個選區,「老年」選民比例分別由43.7%至最高的52.5%,即平均每兩張選票便有一張來自「老年」選民,結果該10個選區全部由鄭泳舜勝出,當中有6個鄭泳舜更有明顯優勢,得票率比姚松炎多10個百分點以上。其中優勢最明顯是G15土瓜灣北選區,鄭泳舜得票率較姚松炎領先超過30個百分點,而當區區議員是民建聯主席李慧琼。

這10個「老年」選民投票人數佔比最高的選區,合共為鄭泳舜帶來3,809票的優勢,可謂奠定了補選的勝負,鄭泳舜在補選中僅以2,419票之差險勝姚松炎。

2

若果按相同邏輯,分析「青年」組別投票人數佔比最高的10個選區,結果卻並非一面倒由泛民佔優,姚松炎只在6個選區勝出,鄭泳舜則勝出4個。(詳見下表)

3

將2018年補選與2016年換屆選舉的數據比較,亦可看到長者「鐵票」的另一個特性。補選的投票率一般都較換屆選舉低,2016年換屆選舉,九龍西共有283,635位選民投票,但到2018年補選,投票人數整體下降了23.6%,至216,802票。但導致這個跌幅主要是因為「青年」和「中年」的投票人數分別下降了38.7%及21.3%,而61歲或以上的「老年」選民的跌幅,只有12.9%。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即是九龍西「青年」的選票消失了31,244張,「中年」少了23,853票,而「老年」只減少了11,736票。

在此消彼長下,九龍西「老年」選票佔整體選票數目,由2016年32.1%上升至2018年補選的36.6%,而「青年」則由2016年的28.5%下降至22.8%。在單議席單票制的補選中,「老年」選票的取向更能左右大局。

4
5

其實選舉事務處每次選舉都會統計各投票站按年齡組別及性別分佈的投票人數,但這些資料並沒有上載到選舉事務處的網站,市民可透過《公開資料守則》索取相關統計數字。
傳真社早前透過《公開資料守則》,取得近年各個重要選舉的按年齡組別分佈投票人數。選舉事務處提供資料時表示,有關統計數字是於投票日從各投票站收集,只供參考。傳真社現將數據公開,讓有興趣的學者及市民進一步研究分析。
 

1. 2011年區議會一般選舉各選區按年齡組別及性別分佈的投票人數 
2. 2015年區議會一般選舉各選區按年齡組別及性別分佈的投票人數 
3. 2012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各一般投票站按年齡組別及性別分佈的投票人數 
4. 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各一般投票站按年齡組別及性別分佈的投票人數 
5. 2016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各一般投票站按年齡組別及性別分佈的投票人數 
6. 2018年立法會補選各一般投票站按年齡組別及性別分佈的投票人數

註:
1. 選舉事務處表示,立法會選舉五個地方選區所設的投票站,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均盡量接近選民在正式選民登記冊所登記的主要住址,但由於部分投票站場地未能繼續借出、有較便利或條件較好的場地可供編配或借用等因素,有關選民可能須要前往另一個投票站投票;重新編配的投票站一般會位於有關選民所屬的區議會選區範圍內,但選民亦有可能被編配至毗鄰區議會選區範圍內的立法會選舉投票站投票。
 

2. 基於上述原因,區議會選區E03(佐敦西)、E18(尖沙咀中)及G14(海心)在2016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及2018年補選均不設投票站,E03的選民被重新編配至E19的票站,E18的選民被編配至E02,而G14的選民被編配至G02。